从设备安装和管路设计角度,减小增压供水设备震动的关键技巧如下:
一、设备安装优化
1. 刚性基础与固定强化
设备基础采用混凝土浇筑(厚度不小于10cm),并预埋膨胀螺栓,将设备底座与基础刚性固定(避免仅靠自重放置),减少设备运行时的整体位移震动。
若基础与建筑结构接触,可在基础底部垫一层5-10mm厚的橡胶板(辅助减震),但需确保固定螺栓拧紧,防止设备“晃动”。
2. 找平与重心平衡
安装时用水平仪严格找平设备,确保泵体、电机轴心在同一水平线上,避免因重心偏移导致
“偏心震动”。
多泵组设备需保证各泵间距均匀,受力对称,避免运行时相互传递震动。
二、管路设计与连接技巧
1. 柔性连接减少硬传递
在水泵进出口处安装橡胶软接头(或金属波纹管),长度根据管径选择(通常10-20cm),可吸收泵体与管路间的震动传递,避免刚性连接导致的震动“放大”。
软接头两端的法兰需平行且同心,避免安装时产生额外应力(应力过大会加剧震动)。
2. 管路走向与支撑优化
管路尽量走直线,减少90°直角弯头(可用45°弯头替代,降低水流冲击产生的震动);若必须转弯,弯头处需增设固定支架(支架与墙面/地面刚性连接),防止管路因水流冲击摆动。
长距离管路每隔1.5-2m设置一个滑动支架(底部垫橡胶垫),允许管路热胀冷缩的同时限制横向震动;泵出口附近30cm内必须设置刚性支架,抵消水流瞬间冲击的反作用力。
3. 管径匹配与流速控制
水泵进出口管径需与泵体口径匹配(避免管径突然变大或变小),若需变径,应采用同心异径管,并保证变径段长度不小于管径差的5倍,减少局部水流紊乱引发的震动。
控制管内流速:吸水管流速不超过1.5m/s,出水管流速不超过2.5m/s(流速过高易产生湍流和水锤,加剧震动)。
4. 水锤消除设计
在泵出口管路安装水锤消除器或缓闭止回阀,减少启停泵时的水锤冲击(水锤会导致管路剧烈震动);同时在管路高点设置排气阀,避免空气积存形成“气蚀震动”。
这些技巧通过减少震动源、阻断传递路径、优化水流状态,能有效配合减震垫提升整体减震效果,尤其适合对静音要求较高的场景(如居民区、医院)。